足球审美观漫谈--1
1989年,中央电视台开始通过录像播放意甲联赛。
1990年,亚平宁半岛举行的世界杯赛上,“意大利之夏”歌声嘹亮,球迷们爽彻心扉。
不过,很少有人还记得:
那次世界杯,恰逢功利足球最盛行的时代。
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的总进球数为115个,场均进球数为2.21个。
因此创造了【国际足球联合会世界杯决赛平均进球数最少的一届比赛】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。
那次世界杯上,许多人成为了马拉多纳的球迷。
但却很少有人还记得:
当时获得亚军的阿根廷队,一直踢得磕磕绊绊,
依靠着摆大巴屡屡逼平对手,然后靠点球决赛上那个横空出世的戈耶切亚,
依靠着马拉多纳和卡尼吉亚的灵光乍现,
磕磕绊绊进入了决赛。
当时的欧洲媒体评价道:没有马拉多纳的阿根廷队,顶多是只二流球队。
后来的几年时间里,国际米兰依靠莫拉蒂不计成本的巨额投入,
先后囊括了博格坎普、潘采夫、罗伯托卡洛斯、罗纳尔多、萨莫拉诺、德约卡夫、西多夫、皮尔洛、范德梅德、贝隆、戴维斯、雷科巴、卡纳瓦罗、巴乔、维耶里、阿德里亚诺等球星,
一时间阵容极为华丽,吸粉无数。
但很少有人还能想起,当时的国际米兰长期以来,踢的都是防守反击的风格,
进攻主要靠几个球星的个人能力去解决。
整个90年代的意大利足球,被形容为混凝土般的防守风格。
卡佩罗,作为这种以后场防守为主的风格之集大成者,被广大中国球迷所熟悉和景仰。
也就是从那时候起,给未来几十年的中国足球风格,埋下了深深的种子。
无论是教练,球员,还是广大球迷,骨子里都刻下了很深的印迹:
“防守,防守,后场防守”
这其实并没什么不好。因为各种风格的足球,都有可能带来成功。
1992年,南斯拉夫因为内战被取消了资格。
丹麦队得以替补参加德国欧洲杯。
可是,巴萨中场核心10号大劳德鲁普,却拒绝参赛。
恰逢正在装修自家厨房的主教练内尔森,只好布置了严密的死守策略,
却未曾想,在4年前全败垫底的丹麦童话自此诞生,一路过关斩将,击败了不可一世的世界杯冠军东道主德国队,
梦幻般捧得了欧洲杯冠军。
(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