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羊城之夏”闭幕晚会是本届市民文化季的一次整体回顾与系统梳理,也将文化季推上又一高潮。晚会由市及各区文化馆选送的节目组成。其中,器乐与人声作品《雨过春曦》采用三部曲式结构,以小提琴、大提琴、长笛、古筝、钢琴、人声、低音提琴和打击乐等乐器奏出春天最美的色彩;情景表演唱《小康的模样》融合粤曲、粤乐与说唱的元素;民歌《筑福》以浓浓的粤韵粤味,描绘人们为幸福而奋斗的壮丽图景;群舞《步步高》聚焦精准扶贫,讲述广州大学90后实习教师怀揣梦想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的支教故事;群舞《响鼓岭》舞出发生在响鼓岭农会转运物资、护送革命火种的英雄红色故事;单弦与大提琴重奏《持续》将省级非遗保护项目“单弦拉戏”与大提琴音色统一,将国乐、西方管弦乐、流行乐与电子乐科学融合而成,寓意将非遗“持续”传承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作品有的获得2020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音乐类金奖、舞蹈类金奖,有的荣获“羊城之夏”广州市第三届民歌民乐大赛金奖、广州市第五届广场舞大赛金奖、广州市第四届戏剧曲艺大赛金奖……它们代表了广州当下群文创作的最高水平。
五大板块出彩,精品不断涌现
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前提下,“羊城之夏”邀请广州市群众文艺团体广泛参与,凸显广州文化品牌效应,彰显岭南文化的魅力,通过五大板块、为期半年的活动,实现跟市民的“同欢共享”。
其中, “百姓舞台”板块以“文化有约·美丽景区”广州市群众创作精品巡演为重点项目,探索以文旅融合、把舞台引向景区的创新模式,用文艺的力量助推我市文旅经济的复苏。 “精彩大赛”板块组织了广州市第五届合唱节、广州市第五届广场舞大赛、广州市第三届群众原创音乐大赛、 广州市第三届群众原创舞蹈大赛、广州市第四届戏剧曲艺大赛、广州市第三届民歌民乐大赛等,赛事挖掘出众多群众文艺人才、积淀优秀群文作品。闭幕式文艺晚会上,今年“羊城之夏”系列文艺赛事现场颁发多个奖项。
2020年,全市累计超过100个单位和团体参与“羊城之夏”赛事,共征集全市原创新作品达230多件。通过“羊城之夏”选拔的优秀群文作品在2020年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上大放异彩,获得4金、5银、4铜的好成绩,入围作品数及获奖数位居全省第一。这些作品的脱颖而出,集中展现了广州市群众文化艺术的水平和活力。
此外, “岭南文化”板块包括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非遗活动、广州乞巧文化节、荔枝湾大戏台群众私伙局展演、越秀区幸福社区文化艺术节、古琴雅集、挂绿大讲堂等活动,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宗旨,体现岭南传统文化的风貌,展现广州传统文化风貌。 “时尚经典”板块中, “遇见艺术”通过“遇见国画”“遇见古典乐”“遇见戏剧”等系列公益讲座,以“讲解+演绎”为基本活动形式,为观众带来独特的现场艺术体验,真正实现近距离的“遇见艺术”。“ 书画展览”板块包括第六届岭南书画节、2020年市直机关优秀书画摄影作品展、“爱我中华,抗击疫情”广州市群众书画作品展、“延续·爱”珠三角城市文化馆联盟首届美术书法摄影音乐作品联展等系列活动,以书画展览的艺术形式,展现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。
探索文化惠民新模式,品牌养成效果显著
“羊城之夏”是广州历时数十年精心打造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。今年,“羊城之夏”作为“广州欢迎您”系列活动的重头戏,积极推进文旅融合,带动和促进文旅复苏。
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羊城之夏”探索出多种文化惠民新模式,品牌养成效果明显。“文化有约·美丽景区”广州市群众创作精品巡演和群文公益讲座加大对各区“文化旅游节庆活动+文创产品展销”的新探索、增强新文旅产品互动性体验、扩宽线上直播平台,把巡演活动变成既是视听盛宴的展演会又是休闲娱乐的嘉年华,多维度呈现和传播广州的文化活力和旅游魅力。“遇见艺术”公益讲座坚持创新打造“高雅艺术”,今年更是积极开拓文化艺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,把艺术送进社区、街道,从生活美学的视角唤起人们对文化艺术的热情,以“文化亲民”的实践,打通普通百姓与“殿堂艺术”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主办方透露,“羊城之夏”系列活动将在2021年继续前行,不断整合全市群众文化活动资源,力争创作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、参与性强的原创作品,组织开展更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,多维度呈现广州公共文化活力,推进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。
- 本文转载自“广州日报” -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