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BA联赛再一次面临大幅降薪的局面,知名篮球评论员杨毅披露,顶级球员的薪资将从税前600万降低至400万,减幅达到惊人的三分之一。然而有趣的是,这次降薪并非源于俱乐部的要求。根据杨毅的了解,涵盖国企与民企在内的多支球队,并没有向运动员提出减薪的诉求。
杨毅直言,降薪的逻辑与市场状况毫无关系。事实上,目前一支CBA球队光靠转播费和赞助商的分红就能获得3000万,再加上球队自身的冠名权、地区赞助及门票收益,总收入可达5000万以上。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,球队运营基本能够实现收支平衡,因此不存在生存困境。
真正促使降薪的根本原因在于上层领导的关切。最近,中国篮球接连承受负面消息,男篮女篮相继失利,网络上批评的声音愈演愈烈。为此,领导们希望通过降薪来展示决心,以促进更为令人满意的篮球发展。
谈及CBA顶薪球员的收入,税后300多万在体育圈已属偏低。即便是顶尖的60名球员,其收入也远不及许多网络红人。这一轮降薪意味着对球员的再次打击。
球迷对此议论纷纷,有人表示:“降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。”另有人认为“应该从青训做起,而不是单纯依赖降薪。”还有人呼吁“期待体制和机制改革,而不是一味地降薪。”
回顾去年,CBA已经历过一次降薪潮,许多球员都被迫接受了工资削减。2021年中超联赛同样进行过大规模降薪。现在,看着CBA再次走向降薪之路,你认为这能在根本上解决中国篮球的问题吗?而在降薪后,联赛的竞争力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